中国国际新闻社主任记者 邵小敏
记者 付亮 曹威 报道
供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 李晨鹏
本期回顾
2025年5月14日下午,第56期气候变化大讲堂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澎应邀作“特朗普2.0对国际关系、中美关系及气变问题的影响”主题报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主持本次大讲堂,2000余名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线上线下听讲。
刘澍主讲
李政主持
刘澎首先深入剖析了特朗普2.0这一概念,指出特朗普2.0标志着一种对美国传统政治体制和国际战略全方位颠覆的理念,理念的一个中心内容为“让美国再次伟大”,两个基本点分别是推动制造业回归美国以及促使基督信仰重归社会生活中心,反映了美国在经济、政治乃至文化等多方面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大讲堂现场
刘澎详细解读了特朗普2.0的三大优先原则。他认为特朗普2.0强调“经济先于其他”,认为所有政策都必须以促进美国经济复兴为首要目标;其次,“内政先于外交”意味着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始终将国内优先,再根据本国利益做出相应的外部政策抉择;第三,“信仰先于意识形态”则反映了特朗普对现行政治正确、多元平等价值观的彻底否定,主张以基督教传统伦理为社会基石,重塑美国精神和道德秩序。刘澎通过一系列数据表明了在制造业、科技、金融、经济、军事和文化这六大支柱领域中,美国原有的领先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的现象。由于全球化进程中产业和技术的流失,美国制造业所占全球比例已大幅下降,同时贸易逆差日益严重。
此外,刘澎介绍了特朗普2.0政策对中美关系和全球气候治理的双重影响。他认为,特朗普在强调美国内政复兴的同时,频繁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意在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纠正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他指出,在中美贸易中,美国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加征关税不仅是对经济结构失衡的“急救”措施,更是试图在全球产业链配置中锁定话语权的战略工具。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因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并且为了迎合中西部选民的实际利益,选择退出《巴黎协定》,这使得美国在国际气候治理中主动退位,从而为中国和欧洲等力量在全球气候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机遇。
李政为刘澍颁发大讲堂纪念牌
刘澎强调,特朗普2.0的政策操作并非基于长远理想,而是以底线思维和利益交换为基本逻辑。无论在关税战的频繁博弈中,还是在试图重塑国家制造业、调整全球供应链结构方面,特朗普都力图将复杂的国际问题简化为直接的经济利益交换。尽管中美双方在关税和贸易政策上存在频繁的博弈,但中美两国在全球化时代下已形成高度依存的经济互惠关系,因此即便竞争激烈,双方始终难以完全脱离对方。
大讲堂听众围绕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以及中美在全球治理中的复杂互动提问,刘澎生动解答。最后李政教授为刘澎研究员颁发大讲堂纪念牌,第五十六期气候变化大讲堂圆满结束。
现场合影
本网组稿:中国国际新闻社新闻中心
责编:陈果